银行理财产品在会计上是怎么入账的,货币资金 OR 金融资产?
2017-06-21 16:00
网上有人说银行理财产品,钱还在银行,都没动过,况且有余钱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不需要去动用此部分资金,因此还是银行存款啊。也有一种说法,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期间,你的权利是受到限制的,因此不能计入银行存款。那么科云学堂(www.keyunxuetang.com)小编就带您一起搞清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入账核算的。
一、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我国商业银行在法律法规核准的范围内,运用银行在专业市场上的专业投资能力,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代理投资者进行投资而退出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会计分类。①银行理财产品按期限分为超短期、短期和长期理财产品。超短期理财产品只有3天、7天等,不超过一个月,一般风险较低,收益率较低。短期理财产品,一般为1 ~ 3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超过一年为长期理财产品。②按照保本和收益的风险分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③理财产品按照投资的领域分为货币基金和债券型、信托型、资本市场型、挂钩型及QDII型产品。
二、银行理财产品核算的几种观点分析
问题一: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货币资金”进行核算是否恰当?
货币资金是企业能够控制的存量资产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例如银行存款、库存现金、以及其他货币资金(例如企业把银行存款存款转到证券账户准备投资股票,显然证券账户的资金企业还是可以控制的,因此用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而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企业购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委托银行进行专业投资,企业失去了这一部分资金的控制权(银行拥有控制权),但是相应的企业会形成一项基于合同的权利。因此企业不能把银行理财产品当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
金融资产,指企业持有的现金、权益工具投资、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银行理财产品是企业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的投资,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形成的是一项合同的权利。因此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核算是比较适当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下列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问题二:银行理财产品怎么进行会计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者回购。2、属于集中进行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3、属于衍生工具。
如果企业有相关正式文件表明金融资产符合以上3个条件之一,可以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对于保本固定收益并且管理者打算持有至到期的理财产品,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保本固定收益),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因此应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贷款和应收款项”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而“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没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如果企业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购买的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准备持有至到期,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核算。而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购买的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符合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保本固定收益),通过“其他应收款”进行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1、贷款和应收款项2、持有至到期投资3、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起到一个兜底作用。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不符合回收金额规定或者可确定,因为收益率是浮动的导致回收金额不能确定。因此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与应收款项”进行核算。如果企业没有明确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的文件,不能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问题三: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在报表上进行列报?
其他的根据核算的科目,对应列报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应收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项目。

一、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我国商业银行在法律法规核准的范围内,运用银行在专业市场上的专业投资能力,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代理投资者进行投资而退出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会计分类。①银行理财产品按期限分为超短期、短期和长期理财产品。超短期理财产品只有3天、7天等,不超过一个月,一般风险较低,收益率较低。短期理财产品,一般为1 ~ 3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超过一年为长期理财产品。②按照保本和收益的风险分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③理财产品按照投资的领域分为货币基金和债券型、信托型、资本市场型、挂钩型及QDII型产品。
二、银行理财产品核算的几种观点分析
问题一: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货币资金”进行核算是否恰当?
货币资金是企业能够控制的存量资产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例如银行存款、库存现金、以及其他货币资金(例如企业把银行存款存款转到证券账户准备投资股票,显然证券账户的资金企业还是可以控制的,因此用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而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企业购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委托银行进行专业投资,企业失去了这一部分资金的控制权(银行拥有控制权),但是相应的企业会形成一项基于合同的权利。因此企业不能把银行理财产品当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
金融资产,指企业持有的现金、权益工具投资、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银行理财产品是企业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的投资,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形成的是一项合同的权利。因此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核算是比较适当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下列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问题二:银行理财产品怎么进行会计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者回购。2、属于集中进行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3、属于衍生工具。
如果企业有相关正式文件表明金融资产符合以上3个条件之一,可以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对于保本固定收益并且管理者打算持有至到期的理财产品,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保本固定收益),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因此应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贷款和应收款项”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而“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没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如果企业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购买的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准备持有至到期,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核算。而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购买的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符合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保本固定收益),通过“其他应收款”进行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1、贷款和应收款项2、持有至到期投资3、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起到一个兜底作用。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不符合回收金额规定或者可确定,因为收益率是浮动的导致回收金额不能确定。因此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与应收款项”进行核算。如果企业没有明确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的文件,不能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问题三: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在报表上进行列报?
其他的根据核算的科目,对应列报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应收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项目。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科云学堂